日前,青岛海关在对一批货主称变质失效而申请放弃的出口退运“农药”开箱查验时,发现这些装在大铁桶中的农药实际上是浑浊并沉淀着渣子的污水。顺藤摸瓜,青岛海关查获了这起中外合资济南赛克杀虫药械有限公司以假出口形式骗取海关核销达750万元的走私大案。
青岛海关在对舱单进行核销时,发现一票出口退运货物超期但迟迟没向海关报关。后来,当该货物的所有人得知海关“过问”此事时,便以货物变质失效为由,匆忙提出放弃。海关遂进一步认定其中有诈。调查人员联同商检人员来到青岛港码头,对这些集装箱进行开箱查验。一名关员用大铁剪剪开箱门上的铅制关封,随着“哐铛”一声箱门打开,十几个高约1米、直径七八十公分,端端正正摆放在集装箱中的圆铁桶呈现在眼前。因报关单上写的是氯氰菊酯,一种杀虫剂,所以关员极为小心地带上防护手套,避开了铁桶上的盖子。
商检人员小心翼翼地用细长的吸管从桶中抽出液体再放进透明容器中。对着阳光看,瓶中浑浊的“农药”呈淡黄色,上面还泛着一层厚厚的如肥皂水般的白色泡沫。静置了一会儿,容器底层又沉淀出了一些黑色的碎渣状小颗粒。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也根本闻不到一点农药的味道。商检鉴定单上最后写到:“该批货物中混有大量杂质并不含氯氰菊酯等杀虫剂的有效成分。”
污水岂能变农药?赛克公司的非法行为在青岛海关的层层追查下终于水落石出。他们以污水冒充“农药”出口,并事先策划,虚拟境外收货人,当境外这个根本不存在的“外方”无人收货时,即宣布放弃货物退运,从而达到骗取海关核销的目的。然而,假的毕竟真不了,赛克公司偷梁换柱的非法行为终未逃过青岛海关。